腸躁症是什麼?腸躁症症狀會便秘、腹瀉?原來這樣做才是對的!

目錄

腸躁症的全名為「大腸激躁症」,最常見的症狀為腹痛、腹瀉、便秘,對生活品質會造成巨大的影響。而且在台灣平均 5 人中就有 1 人有腸躁症,可見這個問題相當普遍。

可能你上班到一半突然肚子痛,衝進廁所可能拉肚子,不然就是便秘拉不出來,當心可能就是腸躁症在作祟!以下我們將帶大家了解什麼是腸躁症?腸躁症症狀有哪些?又該如何改善?

 

腸躁症是什麼?

大腸激躁症 (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),簡稱「腸躁症」,只要有慢性且反覆腸胃不適問題發生,又檢查不出任何腸胃損傷,就會歸類在腸躁症。

其實這個症狀遍及全球,甚至在台灣盛行率高達17-22%,如果出現:

  • 腹痛、腹脹
  • 排便頻率改變
  • 糞便外觀形狀劇烈變化( 腹瀉或便秘 )
  • 以上症狀至少在6個月前開始
  • 在過去3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1天的復發性腹痛

如果符合兩項以上者,恐怕就列入腸躁症。

 

腸躁症原因是什麼?

目前醫學臨床依然找不出確切引發腸躁症的原因,有可能是生活習慣、飲食改變、或是腸道蠕動異常等造成。甚至有專科醫師提出腸躁症原因,可能是「自主神經失調」。因大腦與腸道間的神經訊號傳入的調節異常,使調節腸道分泌、嘗到肌肉痙攣的感覺過分敏感,而引起腹瀉、便祕或腹痛。

而現在的人不管是生活或工作都「壓力山大」,如果有腸躁症體質的人,恐怕也會因為壓力更容易引發腸躁症。

 

根據《營養藥理學與治療學》(Alimentary Pharmacology & Therapeutics)期刊指出,以台灣腸躁症患者與無腸躁症者相比:

 腸躁症患者無腸躁症者
睡眠障礙41.4%22.7%
因腸胃問題請假14.3%5.9%
尋求醫生55.4%34%

→ 都代表腸躁症對於生活品質有顯著的影響。

 

腸躁症症狀有哪些?

而腸躁症症狀分為三大類:便秘型、腹瀉型、混合型,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。

 

便祕型腸躁症

便祕型的腸躁症會有突如其來的腹痛與便意,好不容易衝到廁所卻無法順利排便。

 

延伸閱讀:《【便秘】這樣算便秘嗎? 上不出來就算便秘嗎?便祕怎麼辦?醫生這樣說

 

腹瀉型腸躁症

而腹瀉型腸躁症的人,往往會在重要考試或面試因過於緊張而出現拉肚子症狀。

 

混合型腸躁症 (便祕、腹瀉交替出現)

還有可能便祕和拉肚子交替出現,或是持續放屁,腸胃一直發出聲音等等症狀。

 

腸躁症如何改善?

由於腸躁症原因不明,想要改善不只是透過藥物治療,還需要從生活飲食習慣下手。

 

腸躁症改善做法1:藥物治療

如果腹脹、腹瀉情形嚴重,建議先尋求醫師協助,以消除脹氣,拉肚子的藥物先緩解症狀。雖然目前國際已開發出許多腸躁症的新藥治療,但台灣醫學必沒有引進齊全藥物,同時也該呼籲政府及藥廠重視這群病患的需求。

 

腸躁症改善做法2:飲食調整

腸躁症症狀像是便秘跟腹瀉,基本上都和吃的東西息息相關。像是腹瀉型的腸躁症患者,在飲食上就應該避免牛奶、咖啡、優酪乳等。平時也可以多選擇「低腹敏食物」來降低腸胃道的不適。

 

以下是腸躁症建議吃的「低腹敏食物」清單:

 低腹敏食物 (腸躁症推薦飲食)高腹敏食物 (腸躁症地雷飲食)
蔬菜高麗菜、小白菜、木耳、秋葵、胡蘿蔔、白蘿蔔蘆筍、蠶豆、大蒜、香菇、洋蔥、金針菇
水果葡萄、哈密瓜、木瓜、鳳梨、草莓蘋果、櫻桃、芒果、桃子、西瓜、荔枝
奶製品杏仁奶、切達起司牛奶、奶油、煉乳、冰淇淋
穀類白米、糙米、燕麥、山藥小麥、黑麥、大麥製品
蛋白質新鮮肉類加工肉品
糖類黑巧克力、楓糖漿、麥芽糖高果糖糖漿、蜂蜜
堅果花生、南瓜子、核桃腰果、開心果

 

腸躁症改善做法3:多運動且維持良好生活作息

俗話說「養身在動,百練走為先」,多運動、多散步又助於維持健康,不論是有氧運動,瑜珈、靜坐,並保持充足睡眠,都有機會改善腸躁症症狀。

 

腸躁症改善作法4:調整身心靈

而腸躁症自律神經失調容易是「情緒壓力」所致,因此找到適合的紓壓方式相當重要,適當排解壓力來源,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愉悅心情,且說話步調慢一點。

 

也有臨床分析發現,多數腸躁症患者的腸道內壞菌過多,因此建議可以服用益生菌來提升腸胃健康。如果你也同樣為腸躁症所苦,掌握以上要點,期望你也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質!

一直無法改善頑固便祕?PPspa排便神器專利渦輪水流,輕鬆浸潤直腸,安全又暢快的排便體驗,一定要試試!
 

腸躁症,馬桶

延伸閱讀